承受范文网是一个专业的在线资源平台,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多种范文模板。网站收录大量免费资源,涵盖多类范文,如合同、演讲稿、主持稿、实习报告、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及辞职报告等,方便用户在不同场景中快速获取所需内容。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正文

《我选我》教学设计(我选我教学实录)

《我选我》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8个生字:室、宁、愣、青、掌、切、补、委。 2、能够正确、流利地读出这些生字的字音。 3、理解《我选我》这篇新课的文章。 4、在学习中体会说话人和被选者的不同观点。

重点难点

识字难点: 本节课通过朗读和写字,让学生认识“室”、“宁”、“愣”、“青”、“掌”三个声母,并正确读出它们的字音。同时理解“补”、“委”两个多音字的字音变化。

朗读难点: 通过朗读《我选我》,体会说话人和被选者的不同观点,感受他们情感上的差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情境导入

(1)情景说问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章。如果参加班级干部竞选,你准备讲些什么?请准备后,说一说。(2)讨论问题:
从文中的“我”、“劳动委员”、“老师”等不同角度谈谈看法。

2、初读课文

(1)自读生字,借助拼音正确读出字音。
(2)互相纠正读音,小组比赛读生字词,相互配合,互相纠正。
(3)自由读文,读给同桌听,互相补充读音和字词。

3、识字写字

(1)识字:
通过多种方式识字,开火车读生字词。
① 初读:本课生字“室”、“宁”、“愣”、“青”、“掌”。
② 灵活认字:鼓励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补”、“委”两个多音字。
③ 争分夺秒:开火车读生字词,比分决生字词和组词能力。

(2)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生字词的书写。通过板书、板式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规范书写生字词。
特别强调“补”、“委”两个多音字的写法。

4、拓展活动

说说你对“我选我”的看法。

第二课时

1、复习生字词

(1)板书课题:我选我
(2)小组讨论:
- 你指的是谁?
- 为什么选择自已?
- 谁在说自己的观点?

2、体验性朗读

(1)重点句“教室里静悄悄的”
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语气读出这种惊讶的语气。
(2)王宁的观点:
他说自己是劳动委员,为什么选自己呢?
学生思考:
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他是这样选自己的观点的?
板书:(1)我选择了自己的事物。(2)我认为这是正确的。

3、创设情景对话

同学们,排练情景对话“我选我”。
小组表演,然后师生分角色表演,加深理解。

4、读文后思考
  • 王宁说:“我选我”,为什么教室里有这么多不同的声音?
  • 那些声音都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评价

通过朗读活动,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读出生字词的字音,并理解文字中的意思。小组表演和分角色对话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设计说明
以上是《我选我》的教学设计范例,每个课文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都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结合朗读、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字词。可以借鉴这些结构,设计出更适合班级的课堂活动。

《我选我》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写生字,并能认读生字;
  2.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情感和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教师活动: - 课前播放动画视频《我选我》:背景是同学们选举班长的情景。 - 师生互动:提问“你不想当班长吗?”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 - 邀请同学们举手表示,老师记录名单。 - 教师用语言和表情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果我是这个班级的班长,我该选谁?


(二)教学过程

1. 认读生字

教师活动: - 口头朗读生字,并请部分学生说出生字发音、意思。 - 分组背诵生字。

学生活动: - 小组分角色背诵,互相检查。


2. 观察句子

教师活动: - 引导学生观察句中的动作词:“静悄悄的”、“大家都想”等。 - 提问:“你为什么不会当班长呢?”引发思考。

学生活动: - 在小组内讨论,形成共识。


3. 灵活朗读

教师活动: - 师生互动:“我选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会当“我”? - 学生分组朗读,老师引导朗读时的正确音节和感情。 - 演讲练习:如果我是王宁,当选劳动委员后,我会做些什么?

学生活动: - 小组讨论,准备回答问题。


4. 分角色朗读

教师活动: - 师生互动:“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想”,“我选我”当班长。 - 学生分组朗读,老师引导小组成员注意自己的读音和情感。 - 全体同学进行抢答,老师总结。


5. 分角色表演

教师活动: - 提问:“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谁?”王宁当选了之后会发生什么? - 学生表演“我选我”话剧, teacher引导表演细节。


(三)练习环节

1. 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 - 师生互动,提问:为什么我不能当班长呢?自己准备做些什么?

学生活动: - 小组讨论,思考答案。


2. 判断句子正确性

教师活动: - 提问:“北京是我们的首都。”这句话是否正确? - 学生举手回答, teacher引导总结。


(四)评价与反馈

1. 总结环节

教师活动: - 师生互动:“你认为王宁能不能当好班长呢?” 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 教师总结: - 王宁选自己当班长,体现了自信和责任感; - 在成长过程中,大家分工合作,共同进步。

学生活动: - 小组讨论,形成共识。


(五)板书设计

``` 我选我 教室里静悄悄的 大家都想 王宁当选劳动委员 我选我当班长

北京是我们的首都 我们的祖国 ```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以下几点收获和不足:

  1. 教学方法多样化: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分角色表演、讨论练习等,让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2. 情感教育到位:通过提问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我选我”背后的意义,并产生积极的思考。
  3.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环节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总体而言,这节课成功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如果能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进一步优化课件设计和互动方式,相信效果会更好!

《我选我》教学设计分析

第一节课:认识生字

目标: 1. 学习并记住“委、补、室、宁”四个生字。 2. 通过朗读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王宁同学的积极表现。

教学内容: 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委”这个生字:教课时要通过多读多听、多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识和记住生字。 2. 然后教师引入朗读方法,指导学生齐读生字并体会思想感情。 3. 学生分享个人感受,鼓励发言。

教学反思: - 教师在讲解“委”这个生字时,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对汉字结构不太熟悉的现象。这部分可以通过引导分析偏旁和部首的特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字。 - 因为是第一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度可能较为有限,部分学生的参与度可能较低。


第二节课:学习词语

目标: 1. 学习“委”、“补”这两个词语并进行分析。 2. 探索偏旁的含义,理解汉字的意义与字义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1.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读出生字中的字音和字形。 2. 通过分组讨论生字的意义和用处,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3. 让学生自由组合词组并进行比赛。 4.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委”、“补”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实际应用。

教学反思: - 分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但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分组时容易引起竞争压力。 - 在学习词语意义和用处时,教师需要明确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避免过于抽象。


第三节课:阅读理解

目标: 1. 学习“室”、“宁”这两个生字并进行分析。 2. 认识偏旁的含义,进一步理解汉字的意义与用处。 3. 阅读《我选我》,联系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内容: 1.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读出生字中的字音和字形。 2. 让学生分组讨论生字的意义,结合生活实际解释词语的意思。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室”、“宁”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实际应用。 4. 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进行互动练习,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5. 出示文章片段,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展开阅读理解。

教学反思: - 阅读理解环节可以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式引导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 - 在分组游戏中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但需要注意时间的分配和比赛的公平性。


第四节课:分角色表演

目标: 1. 学习《我选我》这篇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文章内容。 2. 探索“我选我”的意义,感受班级民主化的学习氛围。 3. 展示自己的读书经历和感受。

教学内容: 1.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表演课本中的对话,并在表演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学生小组内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3. 通过比赛的方式展示不同的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4.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言,培养语言的多样性。

教学反思: - 分角色表演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表达能力。但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紧张或不太自信,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和肯定来激励他们的参与度。 - 通过分组比赛激发竞争意识,但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发言。


第五节课:总结阅读经验

目标: 1. 回顾“我选我”这篇课文的学习经历和感受。 2. 感受王宁同学的积极表现,理解“我选我”的意义。 3. 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 1.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分享他们的读书经验,表达自己的感受。 2. 鼓励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建议。 3. 结合班级讨论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我选我”的意义。 4. 展示同学的读书经历和感受,鼓励大家分享。

教学反思: - 教师在总结部分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提问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但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或不感兴趣,需要进一步调整方法。


第六节课:口语交际

目标: 1. 通过讨论“我选我”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经历和感受,并表达对班级民主化的看法。

教学内容: 1.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2. 学生小组内分享个人的感受和发现,并进行讨论。 3. 教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培养学生的多维度语言表达能力。 4. 出示一些与“我选我”相关的口语化的句子,让学生尝试使用自然流读的方式进行回应。

教学反思: - 口段交际可以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但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紧张或不自信,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和引导来缓解他们的压力。 - 在互动环节中加入一些游戏性的活动(如抢答、分组讨论等),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优点:

  1. 形式多样:通过朗读、分组表演、口语交际等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2. 深入理解生字:在第三节课中,通过分组讨论和比赛形式,学生能够更深刻地认识生字的意义和用处。
  3. 丰富学习内容:课程内容涵盖了认识生字、理解词语意义、阅读理解以及口语交际等多个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缺点:

  1. 部分生字抽象:第一节课中,部分学生对“委”、“补”等生字可能感到抽象,难以准确记忆。
  2. 互动环节单调:在第三节课中,分组游戏可能会显得过于平淡,缺乏吸引力,导致课堂时间被过度消耗。
  3. 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口语交际环节虽然有趣,但部分学生可能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改进建议:

  1. 加强生字教学:在第一节课中,可以通过多例题型的讲解(如偏旁、部首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字的结构,甚至可以尝试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动画、视频等)增强视觉效果。
  2. 丰富互动形式:在第二节课和第三节课中,增加分组游戏和比赛环节,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
  3. 鼓励表达能力:在口语交际环节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你最期待哪一节课?”),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热情。

通过不断的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可以让《我选我》这篇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步。

1、复习引入,激发兴趣

(1)我们学了课文《我选我》,文中的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对这件事,你怎么看?(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2)王宁是怎样得到同学们的支持的呢?投影出示王宁说的一段话,让学生朗读体会,学习他的表达方式:先说自己为什么要当劳动委员;再说当了劳动委员之后要怎样做。

2、创设情景,准备演讲

(1)组成演讲团

(2)练习演讲。各团练习演讲。由班干部挑出对自己启发最大的两三个同学,准备上讲台演讲。教师巡视,指导。

3.选演讲

(3)各小组推选的代表上讲台演讲

(4)同学们评议演讲者,并用手势打分

4.拓展说话

这节课很快就要过去了,我们学到的演讲本领可以应用到许多地方。课后,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竞选小组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承受范文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tech/2025-08-25/300.html

猜你喜欢